每年的十一月末至十二月初都洋溢着万圣节的气氛,光怪陆离的变装派对和恶作剧成了这段时间的话题。
万圣节可能是西方节日中最特别也最有趣的一个,是成年人为数不多做回小孩的机会。
用娱乐精神调侃死亡,既恐怖又温馨。
在电影圈中,有一位导演堪称万圣节的代言人,他的作品是对万圣节最好的诠释。
是的,他就是好莱坞鬼才——
蒂姆·波顿
上个月,蒂姆·波顿带着新作《怪奇大法师》杀回好莱坞,在不景气的票房市场狂卷4亿美元,跻身年度票房top10,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。
别人都在拍超级英雄拯救世界,他却把镜头转向阴间,拍一帮死人载歌载舞。
这不是站着把钱赚了,简直是翻着跟头把钱赚了。
这几年好莱坞电影肉眼可见的衰落,现象级原创作品越来越少。
在这一片低靡之际,蒂姆·波顿用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力,再次震撼了年轻观众。就像当初震撼他们的父母一样。
自从2019年《小飞象》口碑大滑坡之后,人们一度怀疑这位鬼才导演已江郎才尽。
他也确实沉寂多年,期间只参与了一部网飞的剧集《星期三》。
《怪奇大法师》让观众松了口气,那个男人没变。
他还是那么天才、古怪、阴暗、幽默。
与蒂姆·波顿携手杀回银幕的,还有我们的球花莫妮卡·贝鲁奇。
球花在《怪奇大法师》中画风突变,破天荒饰演了一位“哥特女王”,果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。
而这两个画风迥异的人竟然成了情侣,也算是活久见系列了。
莫妮卡·贝努奇
很多人对蒂姆·波顿的认识,可能来自《剪刀手爱德华》和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。
他的作品融合了哥特美学、黑色幽默和童话元素。将恐怖魔幻与浪漫童话这两个看似毫无瓜葛的风格结合,在电影界是只此一家,别无分号。
回看他的代表作:《圣诞夜惊魂》、《火星人玩转地球》、《僵尸新娘》、《科学怪狗》、《蝙蝠侠》 、《蝙蝠侠之再战风云》、《决战猩球》、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、《阴间大法师》、《爱丽丝梦游奇境》、《佩小姐的奇幻城堡》……
波顿每一次出手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。
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 剧照
蒂姆·波顿绝不是个迎合大众口味的导演,多年来坚持走自己的怪诞路线。
却总能取得票房成功,真是气哭一众跟风者。
好友约翰尼·德普曾这样形容他:“他是一个艺术家,一个天才,也是一个古怪的人。一个神经质的、有才华的、勇敢的,最长得滑稽的、一个正直的朋友。我从没见过任何人这么明显的格格不入却走好了自己的路。”
中国有句老话:枪打出头鸟。
很多人从小被教导不要搞特殊,要跟主流保持一致,害怕成为别人口中的怪人。
不好意思,蒂姆·波顿恰恰就是那个怪人。
从小到大,他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,他电影中的主角几乎都是他本人的投射。
蒂姆·波顿于1958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,生在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。
虽然家庭背景与艺术不沾边,但母亲独特的艺术品位在无形中影响了他。
波顿母亲为他装扮的万圣节造型
年少的波顿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,不善言辞的他更愿意通过绘画和故事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。
《剪刀手爱德华》的概念就来自他十几岁时创作的一幅画。
这幅画反映了波顿的童年:一个内向、文艺的孤独小孩,渴望与人交往,但总是被排斥在人群之外。
与周围同龄人格格不入的小波顿一头扎进了电影的世界。
他喜欢看B级片,尤其是怪兽片《金刚》、《哥斯拉》、《科学怪人》、《黑湖妖谭》……
与其他人观感不同的是,小波顿更加同情电影中的怪物,他认为比起那些虚伪的人类角色,怪物反而更可爱。
《黑湖妖谭》
像很多大导演一样,波顿在孩提时代就开始自己制作短片,用家里的8毫米摄像机拍摄定格动画。
大学时,波顿就读于加州艺术学院(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)。这是一所由 迪士尼公司创办的学校,旨在培养未来的动画师。
毕业后,波顿加入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,担任动画师和概念艺术家。
然而,波顿怪诞、黑暗的风格与迪士尼当时追求的主流、家庭友好型内容相去甚远。
他在迪士尼的这段时间非常压抑,好比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,还要勉强起舞。
波顿后来在《Burton on Burton》一书中写道: “我甚至无法伪造迪斯尼的风格。”
波顿最终离开了迪士尼。
波顿的导演生涯真正开始于1985年,他执导的第一部长片《荒唐小混蛋奇遇记》就取得了商业成功,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导演机会。
《荒唐小混蛋奇遇记》
1988年,他执导的《阴间大法师》进一步巩固了导演地位,他对于黑色幽默和奇幻元素的独到理解,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今年票房大爆的《怪奇大法师》就是这一部的续作。
《阴间大法师》
1989年,波顿执导的《蝙蝠侠》再次取得巨大的成功,不仅在票房大爆,还对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此之前,超级英雄电影大多保持轻松、明快的基调,尤其是1978年理查德·唐纳执导的《超人》,主流风格是传统的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。
而波顿的《蝙蝠侠》则引入了更加黑暗、复杂和哥特式的氛围,这不仅刷新了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认知,也为未来的超级英雄电影奠定了新的基调。
《蝙蝠侠归来》
而广为人知的《剪刀手爱德华》几乎是波顿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作,也是他个人最深刻的作品之一。
影片探讨了多个深刻的主题,包括孤独、不同与排斥、无条件的爱、以及人性的复杂。
爱德华剪刀般的手代表了他与社会的隔阂,以及他内心的创造力和破坏力。
电影通过爱德华的经历,批判了社会对于“不同”个体的不包容和偏见。
《剪刀手爱德华》
蒂姆·波顿那奇幻瑰丽的电影宇宙,为特立独行的人们提供了某种归属感:与众不同并没有错,没有人应该被鄙视。相反,人们应该庆祝自己的独特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。
在波顿的电影宇宙里,善恶、美丑和生死的界限是模糊的。
他的作品一再颠覆传统,打破二元对立,让观众体味到人性和世界的复杂。
“活着的人会忽略奇怪和不寻常的东西。我自己就是奇怪和不寻常的。”
“Live people ignore the strange and unusual. I myself am strange and unusual.”
《阴间大法师》中的一句台词,奠定了蒂姆·波顿所有电影的基调。
他电影中的主角也几乎都是局外人的姿态。
“如果你曾经有过那种孤独感,那种作为局外人的感觉,它便永远不会离开你。你或许会事业有成,也会有快乐时光,但那种局外人的感觉将一直在你心中。”蒂姆·波顿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。
有趣的是,这位局外人却总能获得大众认可和商业的成功,人们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与感动。
波顿的成功,证明即使是非常个人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也可以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,这激励了很多创作者敢于去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我们很高兴电影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导演,他用一场场奇幻怪诞的视觉盛宴,引领观众明白两件十分重要的事:
坚持自我、包容他人。
*本文作者:RAMA
0台词提名奥斯卡,它就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
写实又敢拍,华语剧又赢麻了
近期评分第一,这部华语佳作,千万别因名字错过